產品分類
聯系我們
-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
- 電話:13791739397
- 傳真:0537-6855252
- 郵箱:13791739397@163.com
- 網址:-
- 地址:嘉祥縣長城雕刻廠
最新文章
相關產品
石雕三龍壁九龍壁等浮雕照壁寓意是什么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3-26 07:30:54 閱讀:19955
建筑是凝固的音樂,而石雕則是其中美妙、動人的音符。
石雕,俗稱“雕刻”,是中國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。作為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觀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、一種特有的鬼斧神工般的雕塑工藝,石雕將質樸柔美、強烈與恬淡、簡潔與繁復、夸張與寫實、粗獷與細膩、稚拙與成熟、神秘與直白、詼諧與莊重等有機組合在一起,讓后人得以穿越時空,體味和欣賞其濃烈的生命氣息。
三龍壁龍紋更多表現出吉祥之意。龍紋造型演變的發(fā)展歷程無不反映出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信息和藝術內涵。
我們石雕廠潛心于照壁、三龍壁、五龍壁研究,先后發(fā)表了《明清影壁一一期待更多關注》、《精美的呂家大院照壁》、《呂家大院:正在消失的龍壁藝術》等文章和攝影報告。我們對九龍壁也有所研究,在“平城講壇”推出了《新說九龍壁》。最近,我們又將目光投向石雕五龍壁,發(fā)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奧妙。
我們安裝在寧波的五龍照壁,是目前我國比較精美的石雕照壁。據五龍壁為單面石雕,長6.5米,寬2.7米,整個龍壁由六塊一級四川漢白玉組成。浮雕上面5條形態(tài)各異的高浮雕團龍突兀其面。中心團龍像一個碩大的火珠,整個龍身在云霧波濤中若隱若現,栩栩如生。團龍兩側第一對團龍,龍頭皆西,龍尾卷向中心龍,伸爪戲珠,播風弄雨。第二對團龍龍首皆向中心,盤曲回繞,做騰飛狀。
有的地方為什么喜歡五龍壁呢,壁上的5條龍寓意古代的的科舉制度,5條龍分別對應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、進士、舉人。
中心團龍為什么像一個碩大的火珠呢?嘉祥石雕藝人認為,火珠代表學子火一樣的青春、火一樣的激情。
五龍壁周邊底座為什么要建有24組嬉戲的小龍呢?有什么寓意嗎? 24組小龍便是寓意24節(jié)氣。一年中的節(jié)氣是兩頭冷、中間熱,24條小龍造型與24節(jié)氣相吻合:兩頭的小龍都是沉睡的團龍,中間是煥發(fā)生氣的嬉戲龍,中心龍猶如從大海中躍出,威風凜凜。他還解釋說,類似的說法如央視“中華文明”講述明朝天壇祈年殿時所說,中心4根柱子,象征著一年四季;第二層12根柱子,象征著一天的12個時辰;第三層12根柱子,象征著天空的12顆星星??梢?,建筑與時間、節(jié)氣之間也有一定的對應關系。
五龍壁壁身為什么采用方石頭拼砌而成呢?民間常說“沒有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”。方石頭就是代表矩(曲尺),寓意每個學子要遵守一定的行為標準、法則和習慣,將來才能成器。
石雕五龍壁東西兩側有兩幅繪畫石雕壁畫,西壁曰“魚躍龍門”,東壁曰“鯉魚化龍”,其構圖之新奇、刻工之精細、寓意之美好,堪稱石雕藝術之珍品。為什么要建這樣兩幅配壁呢?嘉祥石雕廠設計師介紹說:石雕五龍壁是文廟前的照
壁,所以兩側配壁雕刻了有關學習、科舉題材的內容,寄予了人們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,以激勵學子們樹立遠大志向,勤奮學習,報效祖國。
石雕五龍壁帷慢下方有6根仿木石雕垂花重柱,是否也有什么寓意呢? 嘉祥石雕廠設計師介紹說:帷慢下的重柱像垂花門樓的垂花柱子一樣,看上去垂花柱子下不著地,實際上它是利用了橫挑梁的力學原理,將重量分開。帷慢下的6根垂花重柱寓意學子金榜題名后將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。
嘉祥石雕廠是制作龍壁之鄉(xiāng),制作過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龍壁,尤其是九龍壁堪稱龍壁之最,它是皇權的象征。而縣文廟石雕五龍壁則是矗立在云中大地的一座興學育人的豐碑,它永遠激勵人們勤奮向學,不斷進取。
石雕是我國雕刻工藝發(fā)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品類,是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一朵奇葩,也是我國獨特的民族傳統(tǒng)工藝品和建筑裝飾材料。石雕在建筑上的最初使用是在魏晉,那時,北魏都城平城(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城區(qū))的宮殿,已經開始應用石雕構件。石雕經隋代發(fā)展興盛起來,宋元以后,其成就主要體現在建筑石雕的廣泛應用上。到了明代,石雕除仍大量用于宮廷和官府的建筑修飾外,隨著寺廟建筑的興盛,石雕的應用范圍得到擴大和發(fā)展,技術也越來越精湛,石雕藝術達到了空前繁盛的時期。
嘉祥石雕是我國古代雕刻制作最早的地區(qū),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傳統(tǒng),歷代都留下許多優(yōu)秀的藝術作品,其石雕建筑的分布之廣,石雕匠師數量之多,傳承歷史之久,在全國居于首位。嘉祥石雕是我國雕刻藝術運用最廣,遺存最多的歷史古城之一。
嘉祥石雕龍壁造型風格既出同源,又不雷同。我們制作的這個雙面三龍壁氣勢宏偉,造型生動,將古代建筑藝術、雕塑藝術和現代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,形成了嘉祥石雕龍壁獨特的藝術魅力。
三龍壁石雕的龍紋圖案藝術
每一個時期的龍紋都是一段歷史的縮影,是不同時期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精神風貌的體現。
嘉祥石雕廠制作的三龍壁壁面上有大量的龍紋圖案,樣式較多,包括有壁面主體的龍紋、拱眼壁龍紋和須彌座束腰龍紋等。龍紋圖案隨具體造型部位的不同而發(fā)展出許多獨特樣式,具有嘉祥石雕龍紋的典型特征。這些現代龍紋圖案是中華傳統(tǒng)圖案紋飾寶庫中的璀璨明珠,在我國龍文化的發(fā)展及龍紋演變過程中,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。石雕三龍壁龍紋造型具有現代龍紋的典型特征,雙面龍壁上六條浮雕巨龍的造型均為四爪龍,牛頭、鹿角、鷹爪,龍身似蛇,形象雄壯健碩,威而不怒,浮雕巨龍四周,圍繞著祥云山石和翠綠色的海浪。正對著觀音堂的北面龍壁為正面,壁身中間的巨龍為升龍,頭部在上偏向右方。左右各一條巨龍為降龍,頭部在下,相互呼應,張嘴吐舌各戲著一顆火焰寶珠,體量略比中間的龍略微大些。南面龍壁中間的龍與北面的正好相反,中間的巨龍為降龍,身形明顯嬌小很多,像是只年幼的小龍,模樣憨態(tài)可掬,
一幅撒嬌嬉鬧的樣子。左右兩邊的兩條巨龍為升龍,共同望向中間幼小可愛的小龍。南面龍壁上的三條浮雕龍都為升龍,且沒有火焰寶珠。龍的造型雄健,姿態(tài)奔放有力,巨大的身形舒展自如,整體動態(tài)十足。從這些巨龍的布局來看,對稱中略有變化,前后壁彼此關照呼應。壁面上的這六條巨龍嘴角上翹,面露喜色,每條巨龍都有不同的神態(tài)和身姿,整個龍壁營造的氣氛十分祥和。
龍壁是一種裝飾有龍圖案的影壁。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,龍作為我國傳統(tǒng)藝術中獨特的裝飾形象之一,是中華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最高祥瑞的神物,也是神靈和權威的象征,被視為中國最高封建統(tǒng)治者的化身。
龍紋作為一種綿延近萬年的圖案,在中國古代經歷了肇創(chuàng)期、演變期、發(fā)展期和成熟期幾個階段。龍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征起源于新舊石器時代交替的遠古時代,是人類社會由狩獵采集的自然經濟向刀耕火種的原始農耕經濟進化,由原始文化向圖騰文化過渡時期的產物。從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時期,是龍紋的演變時期。此時龍紋已成為原始氏族或聯盟集團的幟徽。從春秋戰(zhàn)國到隋唐,是龍紋的發(fā)展期。秦漢時期,出于鞏固封建制度的目的,龍紋被賦予“君權神授”、“真龍?zhí)熳?rdquo;等宗法觀念,代表“帝德”和“天威”的龍紋,便不準普通百姓隨意使用,而宗教也將龍奉為辟邪降福的吉祥物。此時石雕龍紋的形態(tài)已由先秦時期的無足的蛇形變?yōu)橹闳?、奔走迅速的獸形。至隋唐時,則又改為升騰在云霧中的蛇身而有飛動之美。從宋代至明清是龍紋的成熟期,龍紋的應用更加廣泛,并有宮廷龍紋和民間龍紋兩個發(fā)展方向。宮廷石雕龍紋突出威嚴震懾之感,強調統(tǒng)治權威,民間龍紋寓意吉祥,素雅秀美。
版權屬于: 嘉祥石雕
版權所有。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其他人閱讀了:
在線留言
留言記錄
-
暫無數據